記述美好(味):不感慨滄海桑田地漫遊童年 -- 放學之後的冰棒 用報紙包的蛋餅?
究竟幾歲算是童年?
從我有記憶開始,到什麼時候呢?
在台灣能刷悠遊卡優待票的年齡是12 歲以下 (或者65歲以上啦), 所以我的童年就是12歲以前嗎? 我雖未離得太遠, 但那段時光早已充滿了一張張模糊的面孔。
回憶如秋天樹林中的腐葉 而我是林中的漫步者。
每走一步, 此起彼落的脆裂使我有些不知所措, 甚至有些惱怒。 躊躇著,終於還是停了下來。
撥開周圍及膝的落葉直到看見土壤,我只想席地而坐,仔細地閱讀每一片落葉。
我的童年是段混亂而又快樂的時光。怎麼說呢?即便生活不易,父母仍為我守護著愛和溫暖,使我無憂無慮的成長。然而,我也依稀記得在無數次不明所以的爭吵之中惶恐流淚。但那段時光與歲月的掛鉤,我實在是記不清了。
未來還有多少個這樣的時間要跨越?等我慢慢變老, 我也許會漸漸記得清楚, 或是忘記全部,又或者,我會把他和現在一起叫做
“ 我年輕的時候 ” 吧。
大佳文具行
我的童年有兩個家,大佳文具店是其中一個。
放學時分,小小的櫃檯擠著拿著五顏六色棒棒冰的孩子們
。
阿公廣播式地說 “誰要是滴地上就不給玩了!”
“好!” 孩子們回應道,有的趴在櫃台上,有的蹲在地上,冰棒在嘴裡啣著,手裡捏著硬幣在卡片上來來回回刮得起勁。
“齁!誰個我滴勒地上
擱躂來躂去?死囡仔 !給我出去!吃完再入來!共攏共北聽欸。”
孩子們扔下書包,一邊拌嘴, 一邊走出門去。
“頭家!生意真好噢!” “唉呀, 囡仔生意沒錢賺啦!啊擱氣神落命!” — 老客人和阿公的對話。
“我贏了!哈哈哈” 其中一個孩子打破沉默, 他臉上露出勝利的微笑,一邊快步走進店裡, 一邊將被吸得乾癟的棒棒冰外膜隨意揉成一團, 塞進體育褲的口袋。 其他孩子急得來回踱步, 用力揉捏遲遲不肯融化的冰沙。
我坐在櫃台後面的角落一邊寫作業 一邊聽著這一切, 實在是有趣極了。
現在想起來,這就是為什麼小時候常因為功課寫得太慢被罵吧?
| 一張5塊錢的刮刮樂。我常常把他們沒刮乾淨的卡拿來刮,過過癮。 |
除了我以外, “大佳” 應該也為不少孩子創造了難忘的童年回憶吧?
小學生最喜歡結伴來玩抽獎遊戲, 獎品種類目不暇給:冰包、甩砲、遊戲王卡、電子寵物機、甲蟲,外公有時還會準備安慰獎給那些倒光錢包卻還沒抽到獎品的孩子。國中生會來買驚喜包、星座吊飾、BB槍、星星紙、畢業紀念冊。高中生會來買卡片、絨毛玩偶、馬克杯、信紙。等到月考完之後, 就會有一些家長帶小孩來挑一些比較昂貴的玩具, 例如遊戲王卡牌組、四驅車、彈珠超人、甜心美甲機器、森林家族娃娃屋、戰鬥陀螺、爆丸⋯⋯
“大佳” 是外公外婆開的文具行,也是我的家,座落在一排老居民樓的正中間。對面有一座長著一片竹林的小山丘還有一間港式燒臘大排檔。整條街的一樓是居民們各自營生的店鋪,種類五花八門,沒有兩間重複的。因為鄰近學校、工地,騎樓小吃攤林立,到處都擺放摺疊桌、板凳。每到飯點處處人聲鼎沸, 每走幾步就換一種食物的香氣與熱氣。 隔壁機車行吹油門的聲音也會在這個時候響徹天際, 許多人來吃飯就會順便把愛車牽去處理一些小毛病。
往這條街的盡頭走去,明明路越走越狹窄, 感覺卻離嘈雜的人聲越來越近, 周圍來往的人也是不減反增。
在這裏,人們活躍的交談、拉鋸,
客人與攤販亦敵亦友,彼此吆喝議價。
金屬與木頭相互敲擊。零錢的碰撞。 塑膠袋被展開、甩來甩去。雞叫聲。
各色瓜果時蔬交易不迭,魚肉蝦貝、湯饌美食目不暇給。
在這樣的氛圍之下,
誰能不購買欲爆棚呢?彷彿能買到一切食材用來實現腦中各種杜撰的菜餚。光是用視覺刺激就能激發人們心中一千種對於晚餐的幻想。
我偶爾會接到跑腿的小任務:買個蛋餅,或是到市場最末端的麵食攤買50塊的麵條。
啊,貢丸湯今天有來欸,也有人在賣筍子!哇這攤好多人。不知道什麼時候媽媽會再去買豆漿?
今天賣魚的生意很好,好想喝魚湯噢~
我穿梭在
往、來 兩道走走停停的隊伍之間,腳步時快時慢。
用報紙包的蛋餅
| 蛋餅攤1號。現在已經不賣了,如果有人知道有類似的拜託請告訴我。 |
豆腐攤
在市場的入口有一個豆腐舖,
是我最喜歡去的地方。
“阿姨,我要兩塊豆腐和一袋豆漿” “豆漿要不甜的齁” “對” “要煮一下再喝,哉嘸?” “赫!哇哉!”
阿姨轉向身後疊得高高的木梯, 木梯上托著整方整方的豆腐。 她把塑膠袋外翻套住左手,右手操著一把小刀, 把我要的“兩塊”給劃分出來。也不知道用了什麼樣的神功, 阿姨一瞬間就將凝脂般的白玉豆腐囊入袋中。接著他從冷藏櫃取出胖鼓鼓的一袋豆漿, 提著束口的紅色塑膠繩,連著豆腐一起遞了過來。
“跟你收40就好啦!幫我跟媽媽問好。” “好,謝謝阿姨!”
菜市場與攤位相對位置示意圖
| 菜市場和 “大佳” 的相對位置。 裡面道路距離與真實比例大相徑庭,會這樣畫純粹是為了方便表示還有美觀。 |
回家的路上我踩著我的米奇拖鞋,身體感覺輕飄飄的。我一路挺胸撅屁股,一手提,一手捧,像是伺候著什麼名貴又脆弱的藝術品, 但我走得飛快。
這是我當下的宣言:看!我像不像剛用麵包交換來新鮮的mozzarella cheese 和牛奶的義大利農村女孩?
用我現在的話說:噢!實在是太 "viby" 了。
菜籃子 -- 都市人在Farmer's Market 的農婦情懷
就在前幾天,我在farmer’s market 看見了兩位手提菜籃的女士,菜籃裡是向外伸展的大片葉子, 令所有被環保袋裝起的其他農產們羨慕不已。 菜籃簡直就是蔬果最美麗的轎輦, 但大多數人都將他用來作為擺設。這是為什麼?
我想這樣的概念太美好了,以至於大多數人直覺的否認它成為日常:速食文化要有速食文化的樣子。生活應該要是乏味的。
我本以為我不信這套,但我在發現自己因爲看見有人提著菜籃子來買菜而感到驚喜時感到錯愕萬分。
我不一定會記得farmer's market 裡都賣了些什麼,但我會在多年後說道:
在西雅圖的最後一個夏天,7月4之前的週六,我去了附近的farmer's market. 那裡有各式各樣的攤販,有的賣農產,有的賣小吃。比起台灣的菜市場,那裡比較像是一個週末市集。許多攤販都是一些當地的品牌,利用市集的人流來增加曝光度,順便提高一些銷量。 當然也有許多農產之類的。當時就有兩位女士提著竹編的菜籃經過我們,菜籃裡面裝著大片大片的蔬菜, 我一瞬間想:那是什麼菜?我怎麼沒看過那麼美的蔬菜?他們走得太快了,讓我只能趕緊在他們被其他人擋住之前隨便地按下了快門。在那之後,我也去買了個漂亮的菜籃,我到現在還在用⋯⋯
| 其中一個提著菜籃的女士 |

留言
張貼留言